千年古县的“青春密码”——蔚县守好文化“家底”激活城乡发展引擎


  日前,《张家口市蔚县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》获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,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,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背景和文化、推进文化强县和城乡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
  作为国家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,蔚县壶流河谷地蕴藏着百万年的文明印记。这里拥有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2处、名村8处,国家级传统村落47处,古堡遗存多达345座。全县现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12处,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2处,省级文保单位23处,数量众多、类型齐全的古建筑群,为蔚县赢得了“河北省古建筑艺术博物馆”的美誉。蔚州博物馆内共有11000余件馆藏可移动文物,包括320件珍贵文物,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。

  守护如此珍贵的文化“家底”,蔚县构建了坚实的法规与行动屏障。自2012年起,蔚县相继制定《蔚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》《蔚县古堡(古村落)保护管理办法》,《张家口市蔚县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》也将于下月起施行,为文物保护构筑了完善的法理依据。同时,该县始终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,坚持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,合理规划利用、加强管理”方针,通过建立《中国·蔚州古村堡保护名录》、编制各类保护规划来严格把控城乡建设活动,确保文物保护与城乡发展相得益彰。近年来,该县争取国家、省级专项资金,全力推进文物修缮,基本完成古建类国保和大部分省保的本体修复。尤其以“蔚县古堡拯救行动”为抓手的实践成效卓著,已投入近5000万元,完成卜北堡、小饮马泉、西古堡等28处古堡的修缮,让古老村堡在乡村振兴与旅游开发中重焕生机。

  此外,蔚县探索出一条文旅深层次地融合的创新路径,力争让历史“活”起来。在坚实的保护基础上,蔚县致力于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,使文化遗产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。依托蔚州古城密集的文物资源,以及玉皇阁、灵岩寺等六处重要文保单位被纳入蔚州古城AAA级景区作为核心吸引力,精心策划推出以县城为界的南、北两条古堡旅游线路,其中暖泉镇西古堡已成为辐射京津冀的重要文化地标。蔚州博物馆新馆所荣获的“全国十大精品陈列”的《代蔚长歌》基本陈列和《蔚县剪纸专题展览》,更是为馆藏文物提供了顶级展示平台。

  人才与安全,是撑起文脉传承的双翼。面对文保工作的专业性挑战,蔚县建立起科学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,在相关单位内部构建“老中青”传帮带格局,定期开设专业相关知识学习班,同时鼓励中青年骨干参加国家及省市文物部门的线上线下培训,并深入古建维修、考古勘探一线实践锻炼。在文物安全领域,蔚县坚守红线意识,全面落实各级文保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主体,建立“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”相结合的机制,联合消防、公安部门开展常态化执法。近年来,该县公安部门侦破多起盗窃文物案件,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,并通过融媒体广泛开展普法宣传,筑牢全民护文物的思想防线。

  蔚县文化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该县将持续完善文保体制机制、动态优化领导小组职能,推动安全责任公示全覆盖,并修订保护规章以契合新时代要求。同时,继续将“蔚县古堡拯救行动”作为重要抓手,系统性保护古村堡及低级别文物,让千年文脉在守护与传承中绽放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华,谱写文化遗产“活态传承”的新篇章。(记者 刘柱 通讯员 樊子良 刘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