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钢结构行业巾帼模范+青年榜样!公司两名职工斩获荣誉
- 2025-06-26 18:15:26|
- >市政案例
近日,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发布《关于授予2024年度建筑钢结构行业巾帼模范荣誉称号的决定》《关于表彰2025年建筑钢结构行业青年榜样的决定》,授予105人“2024年度建筑钢结构行业巾帼模范”荣誉称号,授予113人“2025年建筑钢结构行业青年榜样”荣誉称号。公司职工
李梅,女,1988年5月生,党员,高级工程师,现任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直管项目部党支部书记、主任经济师、工会主席。连续多年荣获集团“先进工作者”、公司“优秀员”“先进工作者”等多项荣誉。2025年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“2024年度建筑钢结构行业巾帼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2012年盛夏,刚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的李梅,拖着行李箱踏上开往昆明的K491次列车,一头扎进尘土飞扬的工地,成为了一名基层核算员,从熟悉工艺、吃透图纸开始,到钻研法律条文、掌握谈判技巧,再到精准把控人材机费用,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中快速成长。
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,李梅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和计算能力,硬是把自己练成了移动的“数据库”。她对各种建筑材料的规格、性能、价格了如指掌,能快速口算出材料用量,对于不同实施工程的方案的成本核算,也能在脑海中迅速形成清晰的思路,甚至能直接给出较为经济的实施工程的方案。在与各方的一次次“交锋”中,李梅练就了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用专业和坚持为项目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“防忽悠”盾牌,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信任。
李梅严谨细致,分毫必争,是出了名的铁腕管理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李梅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,不仅按时按质交付,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在资金管理上,她更是练就了“锱铢必较”的本领。“项目资金每一分都来之不易,必须花在刀刃上。”李梅始终坚守着这一原则,从业13年,她经手20余个项目的核算,凭借“零差错”的专业水准,让“梅管家”的名号成为了精准与可靠的代名词。
李梅的雷厉风行在公司是出了名的。2020年初,疫情肆虐全球。当得知中老万万高速项目有新进展时,她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,主动承担起前往老挝推进项目的重任,上演了现实版“速度与激情”,从预定机票到采购防疫物资,从收拾行李到收集有关的资料,仅用20小时就完成所有准备工作,跨越850公里奔赴老挝。
在异国他乡,她白天顶着烈日勘察现场,仔细地了解项目真实的情况,晚上熬夜研究实施工程的方案、计算成本。从构件运输的报关流程,到疫情期间产生的额外费用,再到实施工程的方案的经济比选,以及中标后管理人员的食宿安排等,事无巨细,逐一摸排清楚,凭借超强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扫清了重重障碍。
作为党支部书记,李梅将党建工作与经营、生产、结算等核心业务深层次地融合,如同精心浇灌一棵大树,为项目的茁壮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。在元江县跨江大桥、云锦东方城等重点项目中,组建“党员突击队”,带领党员们冲锋在前,让党旗在工地上高高飘扬。把“三会一课”搬到工地现场,创新开展“班前学理论、班后谈业务”活动,工地上掀起了浓厚的学习热潮。
李梅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,在她的员工成长档案里,记录着每个人的特长,结合项目实际和人员特长,坚持“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”,注重培养员工的“一专多能”,通过悉心指导和实践锻炼,总承包直管项目部培养出许多业务骨干,并走上了党支部副书记、主任经济师、主任工程师等重要管理岗位。她常说: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。”
工作中的李梅雷厉风行,尽显干练本色,而生活中的她,却心细如发,是大家公认的“知心大姐”。瑞丽国际文体中心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遭遇疫情、地震等多重打击,小组成员们士气低落,李梅像一颗“定海神针”,安抚着大家的情绪,为大家加油鼓劲。地震发生后,她第一时间关心小组成员的安危,组织大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,并带头热情参加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。在她的影响下,大家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13载光阴流转,李梅宛如梅花,在钢构丛林里傲立绽放,以坚韧、专业与温暖,书写着新时代建筑女性的奋斗篇章。正如那幅她最爱的对联:“刚如梅枝傲霜雪,柔似梅香暖三春。”是对她最生动、最贴切的注解。
王维佑,男,2001年2月生,共青团员,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杨林总厂焊接工人。荣获云南省焊接“技术能手”称号,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赛项云南省选拔赛第一名;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“2025年建筑钢结构行业青年榜样”荣誉称号。
“00后”云南省技术能手王维佑,是钢构公司杨林总厂的焊接工人,年仅23岁早已是历练数个赛场的“焊接老将”。
王维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父母忙于生计,他早早地肩负起照顾自己和妹妹的重任。“我想早点学一门技能,快快工作,多挣钱帮补家里。”他从小便喜欢汽车,爱动手、勤钻研,有一个机械制造的梦想。在初中毕业后,他选择了云南建投职业技工学校焊接专业,在学校一天天锤炼着安身立命的本领。
2018年,钢构公司与建投职业技工学校深化合作,在多个专业开展“双选定向委培”计划。在一次学校参观活动中,王维佑来到杨林总厂,看着展柜中的焊接作品,心中满是惊讶和好奇:“不敢相信,手工焊能焊成这样?”看着工作室荣誉墙上胡相伟、李亚等一批优秀技能大师的荣誉奖项,听着他们娓娓道来的讲解,王维佑心中模糊的目标慢慢明晰。
作为学校重点培养的“种子选手”,王维佑主动与校方联系,经过层层选拔后,成功入选第一批定向委培生。2018年11月,王维佑以一名顶岗实习生的身份正式加入钢构公司杨林总厂,成为一车间焊接组的一名技术工人,并与李亚签订了“师带徒”协议,“腼腆、话不多,爱学习、能吃苦”是师傅们对他的评价。
他默默地学、刻苦地练,在一次次焊接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,积累经验,迅速掌握了气保焊、埋弧焊、氩弧焊等各项车间生产焊接技能,赶上车间生产大部队的进度,凭借着刻苦钻研和高强度实战,王维佑逐渐能够精准的将工艺参数反映到焊缝精度上,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得到同班组工友的交口称赞。
2020年,第46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即将举办的消息传来,王维佑主动申请参与选拔和集训。他严格按照师傅们制定的计划,每天凌晨五点半点来到实训室前背诵理论知识,白天不停焊接试件,反复进行实践操作效果对比,从打底焊、填充焊等不同工艺段查找分析,晚上埋进理论题海,疯狂刷题。一天又一天,他的脸颊、颈部几度被弧光熏烤到脱皮,手臂上被烫伤的水泡练成了串儿,知识和技能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扎进了他的头脑和身体。
7月份的红河州温度高达35℃,加上电焊一烤,蒸笼一样的赛场烫得站不住脚,焊接声吱吱作响,焊花肆意飞溅。王维佑耐着性子一个焊口一个焊口的处理,最终获得了“三等奖”。这是他第一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得荣誉。彼时,他只有19岁。
后来的几年,他脚踏实地一步步扎实地走,又参加了许多届省赛、市赛,第七名、第四名……优秀技术标兵、技术能手……荣誉一点点充实着他的履历。2024年8月,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赛项云南省选拔赛开赛,全省第十八、十九、二十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焊工赛项中排名前五的精英选手同台竞技。赛场上焊接的火花在空气中跳跃,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角逐,王维佑凭借出色的表现,一举夺得了大赛的冠军。当裁判宣布结果的那一刻,王维佑的脸上露出笑容:“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我证明了自己,也证明了我的努力。”
坚持拼搏的王维佑凭借坚韧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,一步步走进新工艺研究推广的团队核心,在石阡至玉屏高速公路凯峡河特大桥项目、华润拓东商务中心、曲靖电解槽大修工程、元蔓高速、玉溪发展大厦项目等构件制作的步骤中被委以重任。面对滇池绿道“异性扭曲”构件的现场焊接难点,王维佑关键时刻“顶得上”,主动奔赴项目现场,高效优质完成现场焊接任务,助力项目部顺利完成节点任务。
“焊接是一个很好的职业,有了这门技术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虽然辛苦,但也许你戴上面罩会呼吸困难,而我戴上面罩就特别有安全感。”7年追梦,造就了他一身的好本领。7年积累,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只要坚持不懈,梦想终将照进现实。